粵港澳大灣區在新世界貿易規則的角色

在最近的博鰲亞洲青年論壇上,談到大灣區可以在新經濟年代下的世界貿易新規則扮演著什麼角色。今天,世界發展急速轉變,為維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,在國家層面的佈局上需要多個發展引擎,粵港澳大灣區是其中之一重要引擎。是促進國家轉型升級的航母之一,並協助國家與世界接軌。大灣區為未來城市群發展,提供了中國式的解決方案與經驗,給其他國家踐行發展觀的新想法。

粵港澳四大優勢  遠勝內地其他灣區

大灣區有6600萬人,比一個英國的人口還要多。當中,香港和深圳都各有一個約4萬億的資本市場。深圳的中國矽谷,加上香港的法治、人才、基建都是香港的優勢,大灣區的軟硬實力是肯定的。在大灣區內,城市間不應相互爭權,而要應從經濟上共融上作更多思考。大灣區是有望成為中國的全球經濟的中心,甚至是全球科技中心。

和內地其他灣區比較,大灣區有率先發展的優勢,香港、澳門、珠三角地區都屬於先進發展地區。另外,大灣區也具市場化的制度和文化的優勢,大灣區的成並非單是政府的推動、作為及安排,而是結合市場後所產生的結果,這也令大灣區與別不同。第三,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完善的、先進的產業體系,具有全球競爭力。第四,大灣區具廣泛及非常密切的內部的聯繫和全球的聯繫。講者倪鵬飛教授說邊界地區是較容易形成經濟發展的高地,無論是省與省的邊界還是國與國間的邊界。事實上,香港和澳門過去與全球不同地區有非常廣泛的聯繫,帶動大灣區的全球聯繫,這是獨一無二的。

優勢互補  奠定大灣區獨特發展路

新經濟年代,和資訊、知識、創新、創意相關的貿易會作主導。新經濟是一個完全新的秩序、新的營商模型。其實大灣區的一國兩制的兩制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。因為不同的法治、不同的領域所產生的矛盾,在大灣區融合之後,可以慢慢改善,打破框框與難題。大灣區既可以是生產者、貿易是,也可以新標準的參與者及制定者。來自《經濟學人》的康仕學說在新經濟年代的世界貿易新規則,需要良好的治理及透明度,香港在企業管治上在亞洲排名第二,與大灣區的城市作優勢互補,幫助大灣區走出自己的中國發展路。

(刊於2018年1月信報財經月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