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合作

要談大灣區的大數據發展,與國際接軌的香港,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。因此筆者在剛剛的國際數博會上主辦了一場大灣區分論壇,談談灣區的數據產業發展,對標國際。香港的通訊基建從2011年到2015年是全球排名第一,在數字和個人安全排名第五及第七,我們的數據中心風險是亞洲排第三,全球排第十一,在互聯網服務,香港連線速度為全球的第四,這一切為香港大數據的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。

由於大灣區內有兩個特區,涉及數據的跨境,數據輸出及輸入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的考量,包括數據安全、數據治理、相關法律法規等。數據相關持份者如何做到和歐盟的《一般資料保護規例》對接,是需要認真進行的工作。這樣才能把大灣區的數據產業做到與國際接軌。當中不單涉及港澳的相關法規,也涉及國家《網絡安全法》。大灣區的數據流動上,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數據管理和數據安全政策呢?

大灣區可以考慮建設大數據共用平台,並把各種各樣的脫敏後數據放上去,那不單是政府的數據,也有企業的數據,把數據脫敏之後公開化,並把信息孤島連結起來。其實現在已有不少現成的數據,例如海關的數據、出入境的數據、商貿的數據,只是未有做好分享,展示不到數據的真正價值。然而,數據只有在共享之後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,今天的來源很多已經有了,如果政府帶頭做平台,並和業界一同訂立數據標準或協定,以及存取數據的守則或法規,相信是大有可為。

(刊於2018年6月14日都市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