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人大數據學會洪爲民:遲來的補救、遠水救不了近火、危機意識不足的財政預算案

新一份財政預算案2月26日出爐,從去年6月到現在疫情的處理反映出特區政府在危機準備及處理上意識不足,又未有好好用電子化、信息化方法去加快流程(例如現金發放、各支援企業措施)、解決跨境信息不對稱及信息孤島問題(如疾病追蹤或監測),不少良好的舉措(例如智慧城市、青年創業基金、創科園)已經在本屆政府內討論,期望早日落實。

1.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佈一系列措施紓解民困,包括會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0000港元,最快要今年8月開始發放。但是笔者认为這個時間表不合理,应该加速處理;

2.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已先後公佈了多項惠民及便利措施,唯在大灣區資訊流方便仍存在障礙,從今次新冠肺炎事件,已反映出跨境資訊不通而引致的公共衛生管控問題。政府的智慧城市2.0 發展,也需要考慮與大灣區的接軌,設立跨境數據分享平臺及制定信息交換協定,實在刻不容緩;

3. 支持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居民可購買對方市場的理財產品; 促進跨境資金流, 並期望加強香港金融方面的發展;

4. 歡迎各支持創科發展的措施,包括提高“科技券”資助比例及上限; 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計劃; 數碼港第五期發展; 2022年落成先進製造業中心; 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”; 創科實習先導計劃; 整合“研究員計劃”及“博士專才庫”;推出“智方便” 等支持;

5. 不少創科相關項目已在之前的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有所提及,作為業界一份子,筆者十分關心各措施推出的時間表,因為科技發展不等待人,是我們要追上科技高速發展;

6. 政府的服務、資助、在進行的項目、要開展的工作,不應因疫情而有所停擺,因此,期望政府撥款予創新科技局支持新輪電子政務的工作,做到e申請、e審批、e資助、e撥款、e報告進度、e項目開展;

7. 解決不同部門有各自的個人ID、企業ID 的信息孤島問題,期望在“香港政府通知您”APP的電子證書及個人ID 之後,真正實現 一人一ID、一企業一ID 、並能連接個人或公司的推定銀行戶口;

8. 政府的資金援助對業界來說是必需的,同時也需要改變運作及執行思維,例如應科院及大學的合作機制未如理想,在產業、大學及研發之間是欠缺旋轉門,令到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、產業化變成各自為政、有欠整合,令知識無法累積、傳承及跨範疇分享,審視應用科技研究機制,設立產學研旋轉門,完善香港創新科技體系及開放創新文化。

財政預算案不單要紓解民困,共渡時艱,也要急市民所急、快速應變及處理,好的措施必需要下定決心、早日執行,同時為將來的危機及挑戰做好準備,投資未來,協助香港在大灣區機遇上突顯角色,與區域一同快速反應,拓展世界市場,早日回復正軌。

(刊於2020年2月27日紫荊雜誌)

文章連結:華人大數據學會洪爲民:遲來的補救、遠水救不了近火、危機意識不足的財政預算案